衛福部研議特管法降低醫美糾紛 保護患者安全
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承諾:將扶持逾千位醫師通過專業認證
因應近期醫美事故頻傳,衛福部宣布將修正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》,透過強化醫師資格與訓練要求、建立醫美風險分級、落實不良紀錄公開及責任追溯等多項措施,全面提升醫美產業的安全與透明度,保障民眾就醫權益。對此,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理事長陳俊光醫師表示,醫師的專業能力與臨床訓練確實需要嚴格把關,然而,真正的解方不僅在於設下限制門檻,更應重視醫師的持續教育與專業培訓。他承諾,未來將透過學會扶持1000多位醫師通過認證,提升醫師的專業水準,並為產業建立更清晰的專業門檻。
衛福部修特管法 限制「直美醫師」現象
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》主要修正的4大方向為:
1. 醫美風險分級管理,醫師資格強制PGY兩年制度
依不同醫美療程的風險程度(如:針劑注射、雷射光電、抽脂、大面積拉皮…等),設定醫師執業資格與執刀標準。高風險項目要求醫師有更完整或專科訓練。醫師不能一畢業即從事醫美臨床工作,必須完成醫學院畢業後的 PGY(醫學院後基礎訓練)兩年,才能執行醫美療程。
2. 重大事故監督與品質評鑑制度
若診所或醫師發生重大醫療事故,衛生主管機關將啟動調查,並強制接受4年醫策會醫美品質評鑑。
3. 不良紀錄公開與機構透明性
醫美診所若被停業、廢照或有嚴重違規紀錄(例如廢照三個月以上或5年內累計停業時間三個月以上),醫師證號將被公開,避免醫師或診所換名字或機構來逃避查詢。
4. 醫療事故後的健保求償機制
若醫美事故屬第三方責任,不再由全民健保全額負擔相關醫療費用。政府將依健保法第95條開啟求償。這樣可提升醫療過失的責任承擔與成本透明度。
▲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》主要修正的4大方向
學會專科醫師制度 嚴格審查保障品質
陳俊光醫師表示,醫美本質屬於醫療,醫師的專業能力與臨床訓練確實需要嚴格把關。然而,真正的解方不僅在於設下限制門檻,更應重視醫師的持續教育與專業培訓,確保以最新知識與技術守護患者安全。他說明,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已建立專科醫師審查制度,會員必須符合嚴格條件方可申請專科醫師審查:
1. 需連續維持會員資格兩年,若中途喪失資格,則須另計連續兩年。
2. 期滿必須修滿 60學分,學分可以累計,具會員資格期間之學分方為有效學分。
陳俊光理事長強調,這樣的設計,目的就是確保申請者不僅具備臨床經驗,更能持續參與學會培訓與教育活動,真正達到專業深化與能力提升。
▲7/13第41屆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,以「Innovation and Elegance 創新與優雅的美學新篇章」為主軸,從注射、光電、線材應用、醫療風險管理到媒體行銷等多元面向,安排橫跨臨床與產業的精采講題。
承諾每年舉辦50場認證 培養1000位專業醫師
為了進一步強化醫師專業把關,陳俊光理事長承諾學會未來一年內將舉辦50場專科醫師認證考核,每場預計有 20 位以上醫師參與,一年累計將扶持超過1000位醫師完成認證。透過標準化、制度化的審查,能有效提升醫師的專業水準,並為產業建立更清晰的專業門檻。
▲9/14由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舉辦「容脂針臨床應用訓練Workshop課程」,從減重到局部雕塑,對於局部難瘦的區域,如何靠容脂針來突破。本次參與醫師為20多位。
持續教育提升專業 降低醫糾強化信任
醫美產業正在快速發展,新技術與新儀器推陳出新,僅靠醫學院的基礎教育已不足以因應臨床需求。學會長期透過研討會、專題演講與技術實作課程,協助會員醫師掌握:
陳俊光理事長強調,許多醫美糾紛的核心原因,來自於醫師專業不足或與患者溝通落差。若醫師能透過學會持續教育掌握最新知識與臨床觀念時,不僅能在術前提供更完整的風險評估,也能在術後提供更妥善的照護。這不僅降低醫療糾紛風險,更能助於強化醫病之間的信任關係。
▲9/21由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舉辦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聯合舉辦「肌肉與美感的對話—肉毒桿菌注射基礎實務Workshop課程」,此次共有40多位醫師參與,研討及實操 對肉毒桿菌素的臨床應用、作用機轉、疼痛治療…等,做深入的研習。
醫美已從過往熟齡族群專屬,逐漸成為年輕族群的日常選擇。隨著市場快速成長,醫師所需承擔的專業責任也更為重大。陳俊光理事長呼籲,除了靠政策限制醫師進入醫美領域,更應重視且積極推動專業持續教育與學會培訓。唯有不斷提升醫師的臨床技術與專業水平,才能真正保障患者安全,並推動台灣醫美產業朝向健康、永續的發展。
▲9/21肉毒桿菌注射基礎實務Workshop課程共有40多位醫師參與,研討及實操 對肉毒桿菌素的臨床應用、作用機轉、疼痛治療…等,做深入的研習。